袁绍帐下,称得上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可是,他的核心谋士只有八个人,这八个人,出身于三个地方儿,分别是南阳、颍川和河北。冀州军中,主要的谋士便分成了三派,南阳派、颍川派和河北派。冀州军正是日渐上升之时,百废待兴,有无数的事儿要去做,利益的分配也还算得上公平。故尔,三派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矛盾,但是,彼此的利益诉求却有不同。
许攸,字子远,南阳人,是曹操和袁绍的老友。逢纪,字元图,也是南阳人。袁绍出京赶赴渤海太守任上之时,身边的两个谋士便是许攸和逢纪。在加上后来投奔袁绍的陈琳,一这三个人便是南阳派。陈琳,字孔璋,扬州广陵郡射阳人,是大名士。投奔袁绍之后,负责的多是文字应酬之类的清闲事务,顶多算得上是御用文人,并不参与机要和军国重事。
威逼韩馥,谋夺冀州,便是出自逢纪的建议,也是南阳派立下的不世之功,从此以后,南阳派便成了主流派。为了夺取冀州,袁绍卑辞厚礼,请出了三位颍川大名士,去劝说韩馥脱袍让位,就这样,袁绍垂手而得冀州。这三位颍川人便是:郭图,字公则,辛评,字仲治,荀湛,字友若,再加上同样是颍川人的大将淳于琼,便是颍川派的班底儿。因为有威逼韩馥让位的大功,在袁绍眼中,颍川派是仅次于元老派南阳派的存在,属于中流砥柱的派系。
淳于琼是一员老将,资格极老,曾经任过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西园八校尉是先帝重现组建的中央军,袁绍、曹操等人都曾经在西园军中担任过校尉一职。淳于琼很早就投奔了袁绍,三位颍川大名士的集体投奔,便是他向袁绍力荐,居中联络,牵线搭桥的结果儿。
袁绍取得冀州之后,亲自拜访,请求河北名士田丰出山,启用大名士审配,重用韩馥旧部沮授。田丰字元皓,冀州巨鹿人,审配字正南,冀州魏郡人,沮授字字公与,冀州广平人,曾任韩馥别驾,这三个人,便是河北派的主要班底儿。自此之后,袁绍的幕府已成。
除了这三派之外,袁绍的谋臣还有辛毗、应劭二人。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是辛评的弟弟。辛毗性格刚强,有专才,因为兄长辛评的缘故,自然归于颍川一派。应劭,字仲瑗,豫州汝南郡南顿人,是本朝有名的大名士、法学家,著名学者,一向独来独往。
沮授是河北派,许攸是南阳派,郭图是颍川派,许攸贪婪,最爱黄金,郭图与沮授一向政见不合。许攸是收了钱就办事儿,收多少钱便办多大的事儿,郭图早就想着收拾沮授了。于是乎,文丑和鞠义兵戎相见之后,沮授愤而出走,辞官归乡了。如今,他是吕布的冀州牧。
除此之外,还有短暂跟随过袁绍的荀彧、郭嘉二人。究其原因,这两人认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郭嘉是这样评价的:“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当袁绍举起义旗,西向讨董之时,天下的世家大族、清流名士们无不欢欣鼓舞,视之为最有希望的政治明星。一时之间,天下的英雄豪杰无不闻鸡而起,络绎于途,前往投奔。作为颍川世家的代表人物荀彧和郭嘉也闻名来投,他两人的出走,便意味着颍川世家的分裂。
平定冀州之后,袁绍便和公孙瓒开战了,界桥、龙凑、巨龙水三场大战结束后,两家罢战言和。时光荏苒,数年之后,袁绍丢了冀州,袁谭取了青州,威望日隆。然而,袁绍的妻子刘氏明显偏爱幼子袁尚,不断地在袁绍耳边吹“枕边风”,撺掇他立袁尚为继承人。
袁绍也因为袁尚生得美丽,偏爱于他,可是又不能忽略袁谭。两难之下,袁绍无从措置,只好一直搁置了下来,如此一来,袁氏内部争夺继承人的事情就显得愈发复杂起来了。要想顺利攻略徐州,后方就必须稳如泰山,袁绍不得不做出最后的抉择了,立袁谭,还是袁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