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沈羲和越加边缘化,倒是宋昭清和祝修远开始慢慢接触翰林院事务。
宋昭清隐隐觉出不对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祝修远:“可是得罪什么人?”
沈羲和道:“无事,总不会在翰林院待一辈子。”
翰林院主管起草诏书修订史书,并无实权,无怪有人插手。
的确不会在翰林院待一辈子。
祝修远道:“现在到五月了,沈兄宋兄,你们可还记得殿试策论考题?”
宋昭清抬起头,沈羲和点了点头。
五月份雨水多,晋阳一带洪涝频发,比起在翰林院修书,他们更愿意去晋阳治水。
五月初,晋阳一带大雨,灾情文书像雪花一样飞到盛京,田地受害,暴雨如瀑,百姓怨声载道。
盛京城也是阴雨连天。
又湿又冷,雨从晨起下到晚上,夜里都在下,被子枕头直泛潮。
食肆一天的客人十根手指都能数清,生意没得做,衣服也洗不得,每日就缝衣煮饭,消磨时光。
周氏不喜欢雨天,“咋还下,都下了多少天了。”
她打开半扇窗,雨就顺着风吹进来,打了一脸,周氏啪一声把窗子关上,“今儿三郎还能回来不?”
今天沈羲和沐休,雨下的大,外头天也压的沉,顾筱想,应该不回来了吧。
心里这样想,顾筱却去厨房熬了锅姜汤,万一沈羲和回来,就能喝姜汤驱寒了。
过了酉时,天都黑透了,沈羲和还没回来。
顾筱想,这应该就是不回来了,如果明天天晴了,兴许就回来了。
她把姜汤盛出来,忽然听见门口传来动静,她闻声望去,只见大门被推开一条缝。
门口大红灯笼艰难地在风雨中晃着,门缝泄了一点烛光进来。
吱呦一声,门缝越来越大,沈羲和费力地从门缝里挤进来,烛光照到他脸上,正照的脸上几滴雨滴和空中细密的银丝。
沈羲和回来了。
很快门缝就被合上了,沈羲和一手握伞,一手关门,他把门栓插上,终于是松了口气。
可算回来了。
雨还下着,沈羲和准备顺着房檐走回屋,那么大的屋檐,就不用淋雨了。
他转过身,见顾筱捧着碗,静静地站在厨房门口。
厨房里有橙黄色的烛光,看着暖人,沈羲和眼睛都笑弯了,“我回来了。”
他贴着墙走,衣服头发又被雨水打湿了一遍。
顾筱把汤碗放下,道:“都湿了,我以为你不回来了。”
五天才放一次,怎么可能不回来。
沈羲和把伞立在门口,然后擦擦脸上的雨滴,“没怎么湿,下马车的时候我看雨不大,就没打伞,没想到风大。”
这才弄湿了。
沈羲和把手背到身后,低头看了眼桌上的碗,“这是?”
顾筱点点头,“姜汤,给你煮的。”
给他煮的。
明明一股辛辣味,可沈羲和却当成人间美味,一口气全给喝完了,“还挺好喝的。”
顾筱:“……锅里还有。”
第104章 出发 八月提亲,十月成……
沈羲和道:“那我再喝一碗。”
顾筱专门给他煮的, 应该多喝一点,他又去盛了一碗,当着顾筱的面喝。
姜汤什么味道顾筱知道, 她又不是没喝过,不能说难以下咽,但绝对不能像沈羲和一样, 几口就喝完。
耳边有烛火噼啪响的声音,还有屋外的雨声, 顾筱却觉得心里安静得很。
食肆客人少,他们以为沈羲和不回来, 先吃的饭,顾筱问:“你想吃什么呀?”
沈羲和摸摸肚子, “都行。”
沈羲和说都行,那就是什么都行, 顾筱做什么他吃什么。
雨天,煮面条最好, 顾筱都忘了有多久没给沈羲和开小灶了。
厨房里都是烟火气,周氏出来看了一眼,见两人在厨房放下心, 没说什么又悄悄回屋,把灯吹了上炕睡觉。</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