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世家大族,在地方拥有众多宗族、部曲,甚至是私兵。
依附其下的农民,往往有数百家、上千家,乃至万家,均为他们的私拥人口。这些豪强士族,是地方大户,宛如土皇帝。
他们的存在,给地方割据,提供了最好的土壤。
他们甚至能影响到地方官吏的任免。
有朝廷的官吏,去了他们所在的郡县,还要先拜访他们,得到认同,才能有效的履行职务。
依附于他们的百姓,则是其家中的包荫户,也可以理解成私奴。
士族与包荫户之间,是一种主人与佃客的关系。
汉末的乱象,与遍地存在的士族豪强,有很大关系。
中央为稳定统治,便于征徭征税,于是就采取妥协政策,承认士族对包荫户的控制和奴役,使得阶级分化,矛盾日益加剧。
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体系的崩溃。
若不能立法,从根子上有效遏制士族私占人口,将其收归到公有。
曹操在的时候,或许能弹压一切动荡,不会有问题。
但往后,士族蛰伏下来,终究还有重演汉末之患的一天。
实际上这种士族之患,在后世会再次爆发。
其在两晋南北朝诱发的祸患,非常严重。
历史上的曹操,没能统一,所以也就没将他普查人口这套手段,做到全国落实,形成立法,对士族的遏制有限。
历史上的三长制,晚了两百多年才出现。
然而此刻大魏一统,现阶段推行三长制,正是最合适的时机。
也是针对当下的社会状况,最合适的一个制度。
较之于旧制,三长制实行后,中央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民,将大量增加。
国家赋税,会对应增长,农民的赋税负担,则有所减轻。
这就是曹操,荀彧等人,近来屡次提到的减免税赋。
他不是一句少收税,就能完成的,而是牵扯到整个制度的调整。
历史上这一制度,要到北魏后期,才得以推动,使社会经济明显的复苏和发展。
它很适合乱世后归治重建,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北魏的三长制,也给后来的隋、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长制打破了豪强荫庇户口的合法性,影响深远。
以曹操如今的威信,推行三长制,几乎没有阻力。
他诗书满腹,又有后世经验,处理起政事,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按理三长制触犯了士族的根本利益,推行起来,阻力会很大。
但曹操来推动,哪有人敢跟现在的他对着干。
朝堂上八成以上的人,都是士族出身,却无一人站出来表述不同意见。
开国的第一次大朝会,比预定的要快,不到两个时辰便结束。
散朝前,曹操对百官说:“我大魏开国,是值得大庆之事。
朕打算宴请众卿,谢过大家历年来不辞辛苦,随朕一起平复天下。
让荀司马选个各级官吏都能到场的时间,在宫里开宴。”
众臣齐声谢主隆恩,心里不由得松了口气。
昨日曹操引真龙入体,万众皆见,群臣也直犯嘀咕。
在这些臣属心里,曹操同样有被神话的趋势。
想象一下,上边坐的不是人,而是一条龙,有多慑人?!
也就荀彧他们几个,还敢和曹操如常说话。
他此时态度温和,要宴请群臣,颇有人情味,倒是让这些臣属,宽了宽心。
曹操起身出了朝会大殿,群臣退去。
他回到前殿侧翼的新书房。
这间书房,低调中透着逼人的贵气,书桌,椅案,都是千年黄梨或紫檀所做,雕刻龙纹。
书案上方,悬着传国玺,承影,赤霄两剑,光曦流转,国运恢弘。
荀彧等几人也跟进来,先递给曹操一份名单。
上边是一些开国后,要提拔封赏的人员。
其中有鲍信,张邈等最初的小伙伴。
鲍信当下已是兖州别驾。
张邈也有对应的提拔。
这次开国,曹操还给两人封了侯。
鲍信是铁杆的曹魏核心,所以兖州这么重要的州,由他来坐镇。
鲍信当年对曹操的帮助,意气相投,可谓回报丰厚。
他这次也来参与了开国礼。
曹操留他等国宴之后,再回兖州。
“三长制的事,要快速落实,注意三长的人选,不能和士族有瓜葛,不然会被钻空子,制度成了空壳。”
戏志才忙答应了一声。
这事由他具体负责。
曹操低头看名册,荀攸提醒道:
“陛下,开国当大赦。纵然死囚不赦,也当赦免轻刑罪,以示我大魏宽厚治国,留后世之名。”
曹操摆手道:“朕不在乎这个名声,你们也没必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然会变成别人的内裆,人家放什么屁,咱们都得兜着,没必要。”
几人皆笑,知道曹操是玩笑之语。
他们几个在书房开小朝会,商议推行一些新政,具体如何落实。
临近中午,众人散去。
贾诩留下道:“陛下,北边传来消息,鲜卑人要北迁?”
北迁?
曹操略一思忖:“我们建国,天地气运变化,声势过大的原因?”
贾诩点头:“陛下圣明。”
曹操心忖昨天光顾着人前显圣,好像装大了,把鲜卑给吓跑了。
对付鲜卑,是下阶段开疆拓土的重点。
鲜卑要北迁。
曹操的视线,看向对面墙上悬挂的巨型地图。
他沉吟之际有内侍来报:“诸葛孔明,庞士元两人求见,说是有好消息,陛下定然喜欢。”
卧龙凤雏来了。
“让他们进来。”
ps:上章末,图好像传上来四五张,有两张高清太大了,没成,其余包括网上找的和文字描写对应的图,章节末的评论区有。
求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