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私密通话系统
冼耀文恍然大悟,难怪他会觉得《卖汤圆》这首歌非常适合王霞敏,岂能不合适,本来就是人家的成名曲。
把王霞敏从头到脚打量一遍,他还是找不到任何一丝歌伶的气质,大概方静音是实力派,不是偶像派。
他知道这个年代有一个叫方静音的歌伶,但对其信息并不了解,他所知的还是小时候老亚当给他进行音乐启蒙教育选了《卖汤圆》这首歌,识谱时捎带着寥寥几句人物介绍。
回忆一下,老亚当的原话是这样的:“方静音,五十年代香港挺有名的歌手。”
介绍只有这么多,若不是这话说在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他大概不会铭记这种没什么作用的垃圾信息。
生长于一个资本家族,即使是大脑记忆容量也要进行合理划分,大部分容量会用来储存对家族生存与事业传承有益的知识,小部分用来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没意义的东西很少去记忆。
比如一个明星、歌星的生平,某部电影、小说的全部细节,又比如彩票开奖号码、足球比赛胜负等,诸如此类毫无意义的东西。
财团二代不是中年失意男,不是被老婆戴绿帽的废物,也不是生活在被两个混混团灭的“家族”,一直活在当下,忙碌而充实,不用去抱怨自己满腹未经证实、若被证实就是草包的“经纶”无用武之地,只需砥砺前行,累了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睡几个感兴趣的女人,简单中带着一点复杂。
是的,复杂。
穿越以来,冼耀文已经意识到他从小被灌输的知识体系里,有一部分是属于不穿越就没多大意义的,显然,老亚当在培养他这个接班人之时,一直有担心他遗传穿越因子。
目前来看,老亚当的担心非常具有预见性,同时也有点担心过度,他冼耀文不管到了哪里都是吃肉的狼,不会成为吃屎的狗。
回忆和念头从脑中一闪而过,冼耀文莞尔一笑,“方静音这个名字挺好的,管子说过修心静音,道乃可得,静音又有无声之意,无声演绎的歌声嘹亮,有意境。”
王霞敏赧然一笑,“我没有想这么多,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好听。先生,我下楼一趟,我喊了霞丽来吃饭,她应该快到了。”
“去吧。”
王霞敏甫一离开,苏丽珍和岑佩佩两人没一会儿就结束了她们的大眼瞪小眼,苏丽珍摇曳着腰肢走到冼耀文的身后,柔荑放在他的肩膀上揉捏起来,又给了岑佩佩一个挑衅的眼神。
岑佩佩见状,一个箭步坐到冼耀文的大腿上,头往他的胸口一靠,仰起头,还以苏丽珍挑衅眼神。
“你们两个要闹自己闹去,不要拿我当道具。”冼耀文嫌弃地说道:“我要去鸭寮街,你们谁想跟我去?”
“我去。”
“我去。”
两女不分先后回应。
“都去。”
鸭寮街离得不远,过去只有三里路,散步去散步回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但冼耀文还是开车了,边走边聊是绝配,若是散步过去,简直是给两女人来疯的机会。
鸭寮街以鸭寮为名,自然和鸭寮脱不了干系,事实上鸭寮街那一带刚刚从海填成陆地时,就是集中养鸭子的地方,寮棚遍地,每一寸土地下面都有鸭屎。
大约二十年前,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一帮梁上君子选中鸭寮街作为他们的销赃地,名气传开之后,其他梁上君子也跑了过来,渐渐地,鸭寮街的二手商品交易变得繁荣,其他一些卖闲置二手的小贩也集中了过来,鸭寮街也有了九龙“摩罗街”的称号。
鸭寮街的建筑没什么奇特之处,同其他街道一样,也是遍布三四层高的唐楼,街上的店铺正在向深水埗的大部分街道靠拢,也在走向行业化专营的道路,店铺还是以经营吃食和杂货为主,但店铺外面的摊档,九成九卖二手商品。
卖破衣烂衫、铜铁破烂的摊档之间,夹杂着一些专门卖二手电器的摊档,产品以收音机、留声机、煤气熨斗&电熨斗、手电筒、电风扇等小型方便移动的为主,偶有冰箱、洗衣机等大件。
有人光顾摊主就抬头迎客,无人光顾便低头捣鼓东西,冼耀文观察了一阵,走到一个摊档前,见一台台收音机、留声机、层层叠叠摆在摊上,每个机器下面都标注有价格,一个角落里散落着各种收音机配件,好像还有电视机的配件。
冼耀文从一堆零配件中把一个疑似高压帽的零件拣了起来,放在手里细细端详,确定就是电视机显像管上的高压帽,在香港看到这个玩意还是挺新鲜的,没有电视台,买了电视机只能当个摆设,应该没几个大冤种会买,用坏的可能性就更小。
正狐疑间,摊主放下手头的活计,抬起头招呼道:“老板随便看,我这里什么国家的货都有,要整机有整机,要配件有配件。”
冼耀文饶有兴趣地看向干练的摊主,之前就是观察到摊主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又穿西服配衬衣,看起来不像是个练摊的,他这才选中这位主,再一看,摊主像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我不要收音机,也不要留声机,我想模拟战场电话,构建一套点对面的通话系统。”冼耀文在收音机摞上轻拍一下,“只要能实现通话,即使用收音机的零件拼凑也行,老板你能不能搞?”
摊主想了一下说道:“在什么地方使用?距离有多远?”
“相互间距离不过十来米的几栋楼,同样的高度,线可以从天上走。”听摊主操着苏北的上海口音,冼耀文用了米做长度单位。
“我能做。”
“如果要加上自动应答和手动应答的双应答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