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翰成苦心婆心的说道:“余大人或许不忿太后、鲁王给淮东所用,但这根子从宁鲁之争时就埋下。太后为淮东所用,说到底是争大义名份,争的是帝权,是宗室之间的分裂,不得不给淮东所利用……这一争,朝野就难免分裂成帝党跟后党。沈戎随太后进了江宁,岳督也向万寿宫递请罪折子,南阳的梁成冲、前永昌候元归政、河中府的梁成翼,他们并无向淮东屈从之意,只是心向着太后。倘若皇上在居巢不愿归,南北分裂、各拥一帝,这就迫使维扬府、南阳以及岳督的江州军跟淮东站在一条阵线上,一起对庐州、对淮西下手……但只要皇上去了江宁,虽说会屈了皇上,但宗室的分裂就不再存在,形势也不会叫岳督、沈戎、梁家兄弟与我等淮西诸人在皇上跟太后之间再去做什么艰难的选择。帝党与后党唯有拧成一股绳子,才有可能对抗淮东啊!”
余心源的心思也给元翰成渐渐说活络,眼睛里多些生气,抬头看向元翰成,想看着元翰成的眼睛有几成真、有几成假。
“余大人,你说本王所言在不在理?”元翰成问道。
“那梁家也有人在寿州?”余心源问道。
“董原去涡阳巡营,返回之前巡淮去,在信阳与元侯爷见过面。”元翰成也袒诚告之董原曾与元归政见面之事。
这风光真是轮流转,当初梁成冲率梁家残部去南阳,淮东支持梁成冲在南阳立足,就有牵制淮西的用意在内,这转头来,南阳又跟淮西跑一起去了。
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翻云覆雨,比起这外藩的帅臣还有不如啊!
确实,永兴帝一旦还朝回江宁,必然受制于太后,宗室之间的分裂就不复存在,相比较于淮东,南阳必然会选择跟淮西站在同一条阵线。
原来董原他们早就将算盘打好,眼下要同淮东一起来逼迫皇上还朝!岳冷秋不过是先走出一步。
确实,岳冷秋、梁氏兄弟以及淮西诸人都还有选择,都还有跟淮东讨价还价的本钱,但是他就只有垂死挣扎的余地了。
元翰成窥着余心源的脸色,揣摩其心,说道:“董大人、刘大人都也说了,徽州之败,谢朝忠作为统兵之将,罪责自然难免,不过皇上也要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倒是余大人一心为朝廷,即便言语有失,但非多大的过失,董大人、刘大人都愿替余大人求情,请太后她老人家网开一面……”
余心源眼睛一亮,元翰成这是开出条件给他,但他也明白,淮西保他的前提就是他要听从淮西的安排,在劝帝归都时为淮西谋取最大的利益。
余心源此时也没有太多的奢求,随帝归都,还想保持之前的权位是不可能的,即使官位不同,也会给架空,但在辟僵给奢家俘获之际,他至少还想保存余家不给抄家灭族。
说起来,徽州兵败,他即使要担责,也不是抄家灭族的罪。但跟淮东没有谈妥之前,余心源真不敢回江宁去!
谁知道淮东跟太后要利用徽州兵败跟弃都事清洗多少人?
“多谢王爷厚爱,”事关身家性命,余心源也顾不得仪态,站起来揖礼道,“但有心源难为之处,敬请王爷吩咐!”
元翰成心里稍松一口气,看来余心源到底是关心自家性命,那这一切就都好办。
江宁那边已遣刘直到庐州迎驾,真要顺利将皇上从庐州迎回江宁,刘直必然要分化、拉拢随帝西逃的官员。
淮东会进行大清洗,但就眼前的形势来看,淮东也不可能搞得血淋淋的。实际上,要保余心源的性命,不能算什么条件。
但事情关己就乱,涉及到自家性命,余心源就难以保持理智的去考虑问题,有了淮西保障,甚至在孙敬轩、陈华文在寿州之际,就谈妥这个条件,余心源才能安心回到皇上身边去。
有了这层保障,余心源的心思才活络起来,也能渐渐明白楚王元翰成代表淮西诸人过来的意图:此时跟淮东激烈的对抗,只会鸡飞蛋打,要亡也是淮西先亡;退而求其次,利用淮东迫切迎皇上还朝的机会,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以及与池州、南阳,甚至荆湖、湘潭进行更密切的联合,才符合淮西的利益——这时候淮西已经将皇上看成要利用的棋子,而不是去保皇上,但是淮西也不能直接控制皇上,想要利用皇上为淮西争取更多、更直接的利益,眼下就没有比余心源更合适的人选了。
想到这点,余心源就不仅仅再只是想保住身家性命了。淮东必然也不想在皇上还朝一事再节外生枝,想到这里,余心源暗自想:或许明日该跟孙敬轩、陈华文谈一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