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坐于刘衍下首一名中年人,蹙着眉头问田志甄:
“王禀在朝中声嘶力竭反对伐燕,刘俊为大同守军射杀,我们已经不可能不战而取大同,王禀身边的人应该幸灾乐祸,进一步劝阻我们北进才是,田先生怎么会觉得卢雄与徐怀走入刘俊灵堂,是要迫使我们出兵进攻大同?”
“郭先生这么问,说明郭先生已被王禀貌似忠良的假相所蒙蔽了,”
田志甄对平时只会给刘世中出些馊主意就得信任的郭厘满心不屑,但脸皮子却微微笑道,
“王禀反对伐燕,但他儿子王番出路伐燕西路军监军使时,他有反对过吗?他王家父子还不是趁天雄军大溃,从葛伯奕手里夺走兵权,将亡卒逃归之功窃为己有?而拿这次来说,倘若吾辈伐燕再次失利,王禀必然百般奚落,嘴脸也必然可憎之极,但倘若我们能顺利拿下大同,王禀他要如何面对朝野对他在伐燕前胡说八道的弹劾?郭先生,你想想看,在我们不得不出兵强攻大同之际,王禀身边的人站出来要求我们出兵进攻大同,看似并没有什么作用,但王禀他是不是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我们拿下大同,王禀辩解他战前反对伐燕,是为朝廷大计谨慎用事,但他还是用实际行动支持伐燕的?”郭厘咂着嘴问道。
“何为奸诈?这就是奸诈,”田志甄说道,“蔡相这些年都不能将王禀斗倒,我们绝不能以等常视之!我怀疑这个徐怀都有可能向刘令公请调朔州兵马参战……”
“不管王禀谋算什么,但我们不可能不打大同吧?”刘衍瓮声问道,“刘俊郎君死于大同城下,我们还按兵不动,这事传回汴京去,那些像吸血蚊蝇似的言官,长着一张张厉嘴,还不要将我父亲生生活吃了?”
“打当然要打,关键是要怎么打?”田志甄说道,“此时契丹残族在大同城有两万守军,在怀仁、金城还有两多万兵马,孙子曰用兵之法,曾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有第一次伐燕失利在前,我们就不能再有一丁点的差池,刘衍将军,你说说看,我们用集结于应州的兵马,要如何不出一点差池的强攻下大同?”
“用兵能有六七成胜算,便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一点差池的战事,我随父兄从征也快有二十年了,还从没有遇到过,但之前这些战事就白打了?”刘衍不悦的质问道。
“无关紧要的战事,失利一二都无碍大局,大可放手去打,但强攻大同失利,被迫撤回到恢河南岸,刘衍将军有没有想过,这对刘令公、对蔡相,会是何等的不利?”田志甄问道。
“田先生,”刘世中伸手阻止刘衍与田志甄争执,看向田志甄问道,“这个大同,我们不取看来还是不行,而守军又太顽劣可恨,劝降也希望渺茫了,依田先生之计,我们要如何取之才算稳妥?”
“借兵。”田志甄说道。
“借兵,怎么借,从哪里借?”刘世中朝蔡元攸看过去,惊疑问道。
田志甄乃蔡元攸身边的谋臣,刘世中心想他既然在众人都在的场合提出借兵方略,必然是先跟蔡元攸商议过并得到蔡元攸赞同的;而这时候之所以由田志甄先说出来,即便他这边反对此策,也不至于叫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刘世中虽然武臣,但对这些伎俩也早就了然于心了。
现在骁胜、宣武诸将,以及他自己的儿子都为刘俊之死义愤不己,刘世中他都有点掌控不住局面,也顾不上原有的伎俩套路,直接问蔡元攸这个兵要怎么一个借法。
蔡元攸见诸将吏都朝他看过来,慢悠悠的说道:“王禀囿于私怨而害国事,他屡屡说要警惕赤扈人野心太甚,但我们再一次联兵伐燕,赤扈亦出兵夺阴山东麓之地,诸多情形,众人是不是都已经看在眼里了?赤扈人未但没有越界,甚至将武周山、晋公山以北的蕃民、畜产掠夺后往北迁移,这些无一不是证明他们对土地没有什么兴趣,更在意的是财物。”
“少相欲以财物相诱,借赤扈兵马夹攻大同城?”郭仲熊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这怕是不妥吧?”
“有所不妥?”蔡元攸不满郭仲熊这时候站出来质疑他,蹙眉说道,“赤扈,蛮部也,夺契丹北地就已经管顾不过来了。他们对土地既无野心,而意在财货,我们以财货相诱,使之出力协夺大同,使我大越将卒少些伤亡,不是两全齐美之事吗?要不然的话,我们凭什么不出一点差池的拿下大同城?倘若再有一点差池,我们这些人还有机会再坐在温熙如春的客堂里商议国事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