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div>漏夜更深,州衙官厅之中犹明烛高烧。
廊前院中数十甲士执金披锐,肃杀之气弥漫。
郭仲熊自诩儒雅文范,这一刻却恨不得将曾润生吞活剥了。
将陈子箫、郭君判、潘成虎三人都调往草城寨任事,原本就严重有违立朝以来所奉行参差互制的准则,却是曾润强烈坚持,郭仲熊才勉强签发任状。
谁能想到都没有一个月,郭君判、潘成虎二人便聚拢数百厢军、囚徒,强占黄龙坡驿闹事?
郭仲熊黄昏时得报此事,第一念头就是想将这些养不熟的狼心狗肺之辈杀个一干二净以儆效尤。
然而郭仲熊即便以侍制、枢密院都承旨出知岚州兼领兵马都监,执掌岚州军政,想要做成这事,却又谈何容易?
事涉厢军、牢营囚徒,不要说司理参军钱择瑞了,受兵马都监司所辖、具体统领岚州厢军的兵马军都指挥使葛槐,又怎么可能轻易承认是变乱是他们御下不严、失职所致?
何况,所得消息也明确指出粮料院分发粮谷低劣之极才使囚卒愤怨。
除了数百卒囚停聚黄龙坡驿外,岚州诸牢营、厢军驻营也都得知停聚之事,此时都有人心躁动、不稳的迹象。也许镇压停聚黄龙坡驿的数百囚卒不算什么大事,但钱择瑞、葛槐项上有十颗头颅,敢激起岚州上万厢军将卒及七八千囚徒一起哗变。
他们有什么天大的利益,犯得着陪郭仲熊冒这么险?
退一万步,事情真闹大了,郭仲熊有蔡铤在背后撑腰,谁知道郭仲熊会不会将黑锅都扣他们头上来?
因此,闻讯赶到州院签厅,面对郭仲熊气势汹汹的怒火,他们二人也是寸步不退,力陈当先严查粮谷之事,以安抚人心为先。
钱择瑞、葛槐连变乱都拒绝承认,州判王高行、录事参军荀延年、司兵曹事岳庭道更不可能附从随意郭仲熊调军弹压停聚囚卒。
依大越律令,郭仲熊于辖境调动禁厢军,需要有州判、司兵曹事副签,并由录事参军抄录颁传才正式生效。
大越立朝以来,为防止将帅擅权,对军队的调动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跟监管。
甚至对敌作战,通常都是枢密院直接在中枢制定好详细的方案,并以圣旨的形式颁传帅臣具体执行。
以士臣执掌诸部禁厢军、掌握战场指挥权的帅臣,通常都不得随意变动枢密院的作战方案。
在如此严格的规制,是极大降低将帅擅权、武将作乱的风险,但也令州县应对种种变故极其僵化。
州判、司兵曹事、录事参军此时都在州院,又都拒绝副签,负责率所部禁军驻守岢岚城的天雄军第三将、都指挥使葛怀聪,怎么可能贸然听从郭仲熊一人的命令,带着兵马就去平乱?
葛怀聪听郭仲熊命令行事,即便率部成功平息乱事,事后也不要指望有什么功劳了,最好的结局就是从岚州调出,换戍到其他州的兵马都监司任将——再说郭仲熊出知州,平时可也没有将他们这些武夫放在眼里啊。
郭仲熊想要有一番作为,想在伐燕战事立下功业,成为一代名臣,但在黄龙坡驿停聚卒囚真正抢掠乡野甚至攻掠城寨之前,他能做的加强各城寨及驿哨防守,令诸县及城寨加强对监管桐柏山匪乱中所招抚的将吏,以防郭君判、潘成虎还有同谋。
变乱消息传来之际,郭仲熊也不是没有想过严惩三五黑心粮吏平息事端,甚至他还担心个别粮吏胆大妄为有可能会烧仓灭迹,第一时间除了将司户参军及粮料院仓丞召到身边盯住,还派人加强对粮料院的监管、守卫。
司户参军却没有太多的畏惧,只是说今日就有新粮刚从太原运抵岚州,还没有正式入仓,请郭仲熊自己去察看。
战事将近,郭仲熊肩负重任出知岚州,想要有一番作为,为官还算清廉,下面的官吏也多有收敛。
岚州仅有万余民户、军屯又有限,所需的粮秣大多由路司从太原转运过来。
郭仲熊待看到刚从太原转运过来,还没有正式入仓的新粮,就已经掺杂大量的腐烂粮谷,心都凉了半截。
这他妈就是一个死结。
宣武军、骁胜军各将于十天之间抽调四将兵马抵达岚州。
这个死结倘若不能在宣武军、骁胜军精锐抵达之前解开,郭仲熊都不晓得他自己会面临何等严惩!
“你们都先去歇息吧,事情还没有到火烧眉毛的时刻……”郭仲熊故作镇定的示意诸官吏都先退下去,单留曾润在签厅说话。
残烛还在燃烧着,暗弱的烛光照在郭仲熊的脸,更显阴沉。
曾润叫郭仲熊死死盯住,心头发忤,硬着头皮说道:“郭君判、潘成虎贼性不改,我们都信错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