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时分,皇帝一家才离开这里。
李承干站在干阳殿内,与几个内侍说着今晚宴席的安排。
“老师身体不好,就不用请他老人家来了,长安到洛阳也是车马劳顿,待回去之后,孤会去看望他老人家。”
内侍太监点头,道:“房相看了科举及第的名册,还说今年的科举给朝中增添了许多可用之才。”
李承乾道:“老师能欣慰,孤也就放心了。”
自从辽东一战之后,大唐的才俊一个接着一个崭露头角,治理社稷永远是需要人才的,因此科举需要持之以恒。
李承干看着账册,来回踱步又道:“今年岭南送来的水果也放在这一次的宴席。”
“喏。”
“酒水除了葡萄酿,多准备几种。”
太子每说一句话,就有一个内侍快步离开去吩咐事宜。
干阳殿的桌上始终是整洁的,不论太子殿下多忙,这里都一直维持着整洁的样子。
就要入夜,一个个文武大臣纷纷走入皇宫,他们在乾元殿内入座,在大殿前还放着一排排的桌案,还有不少官吏需要坐在殿外。
朝中正四品及以上的官吏都要来参加。
并且武将自中郎将起,皆要入席。
这是皇帝回来之后,整个洛阳城解除宵禁三天,东征以来的第一次盛宴很隆重。
皇帝与臣民共同庆贺,李承干主持完各种事宜,见到了前来觐见的郭正一。
如今的郭正一在门下省任职给事中,是正五品官,虽说不能参加,但有事禀报也可以趁着这个时候来觐见。
郭正一递上奏章道:“殿下,这是对京兆府改制的奏疏。”
李承干拿过奏疏翻看着。
而郭正一安静地站在一旁,等候太子的话语。
虽说自己与太子的年纪相仿,可郭正一感受到的压力是莫大的,这位太子比之同龄人沉稳太多了。
郭正一从心底里,不由自主表现出臣服的姿态。
这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太子,并不是一个靠着结交朝臣培植势力而掌握权势的太子。
这位东宫储君如今太强大,强大到整个关中与西域都可以听从号令。
朝野不是没有议论过一旦太子殿下登基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但如今看来,这位储君根本不需要培植亲信,不论这位储君什么时候登基,满朝文武都是信服的,太子距离皇帝位只有半步之遥。
并且朝野还在议论,这位太子距离登基的那一天已不远矣。
李承干看完了奏疏,又道:“京兆府下分在设置六府,民,商,农,户,粮,建。”
郭正一回道:“臣是这般考虑的,可……”
李承干将奏章递回给他,打断道:“京兆府的缉拿与治安职权还不够细。”
看来殿下是不满意,郭正一道:“臣这就去改正。”
李承干揣着手看着热闹的大殿,道:“不着急,慢慢来吧。”
“喏。”
观察着这个给事中,李承乾道:“你也可以多去京兆府走动,不用觉得生分,你们能够多沟通,互相协作,孤也能够踏实一些,朝中三省六部,各监卫府需要紧密合作,一直都是这么提倡的。”
“臣领命。”
言罢,郭正一作揖离开。
李承干依旧站在干阳殿外,之后许圉师也递交了对京兆府的改制的奏疏,他主张将京兆府改制成三府,并且再分财,建,业,教四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