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之后,也就是七月十八日午时,曹操率领数万残军,终于回到了兖州山阳郡的郡治昌邑。自古以来,山东之地多名城大邑,昌邑和定陶就是其中之二。兖州七郡,东郡、陈留郡、济阴郡三郡已然落入吕布军之手,曹操退兵归来,只得暂且落脚在昌邑,徐图恢复了。
昌邑,为山东名城。有夏之时,地属青州。《史记?夏本纪》载:“海、岱惟青州。”即泰山以东至海是青州。商朝,昌邑为莱国属地。周代,昌邑有鄑、密、邶殿、都昌和棠乡。春秋之时,庄公四年,齐灭纪后所置,以作别都。《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载:“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其处曾名古城,今西有村名辛弋,北有村名城后,系城郭之所在地。
始皇帝二十六年,灭齐归秦。置县,属胶东郡,饮马以南之地区属琅琊郡。本朝高祖建国之后,都昌、密乡、平城、胶阳曾为侯国,后国除为县,属北海郡;又置下密,属胶东国。光武帝定鼎之后,属胶东国。几年前,管亥率黄巾军转战县内,孔融御黄巾军屯兵于都昌。史载:“袁谭据青州,功北海相孔融于都昌,融败走东山。”都昌之战,是有名的大战。
定陶,古称陶,上古之时,为华夏部落活动的核心区域,因尧又叫陶唐氏,遂得名为陶丘, 尧、舜时期为古陶国。夏商之际,陶地为三翮国。武王伐纣之后,封其六弟振铎为曹伯,建曹国,都陶丘。《说文》:“陶丘有尧城,尧尝居之。”这个尧城,指的就是古陶城。宋景公三十年,曹国被宋国所灭,郡治移至定陶故城,即今塔坡刘庄与李线庄之间,至今尚有遗址。
始皇帝二十六年,始置定陶县。之所以名之为定陶,来自于一则轶事。据《史记》载: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灭吴后, 辗转至陶,“以陶为天下之中”,遂在此定居经商,“十九年间,三致千金”,被后人尊为商祖,死后葬于陶,定陶之名由此而始。前汉建元三年,改济阴郡,后又改为定陶国,本朝时又改为济阴郡。济阴郡位在兖州中央,定陶向为战略要地。
如今,兖州七郡,西边儿的东郡、陈留郡、济阴郡为张邈、陈宫所占据。东边儿的济北国、东平国、任城国和山阳郡四郡,名义上还尊奉曹操的号令,实际上却是虚与委蛇,早已尾大不掉了。曹操回师之后,第一要务就是要收拾掉东边四郡,积草屯粮,规复兖州。
张邈的弟弟张超屯兵济阴郡,以济阴郡的郡治定陶为据点,准备抵抗曹军暴风骤雨般的进攻。“孟高,我把手下的精锐都交给给你了!这一次,只要你在定陶守上两个月,我们就打赢了!平章事的大军就会出动,一举底定兖州、青州、徐州三州之地。”临行之前,张邈拍着张超的肩膀儿,语重心长地说道。“诺!”张超一拱手,响亮地应了一声儿,上马去了。
定陶在西,昌邑在东,两地之间相距不过百里,遥遥相望,如今,大战就要开始了。
张超,字孟高,东平寿张,陈留太守张邈之弟。张超曾担任过徐州广陵太守,征用名士臧洪、袁绥等。当时正值董卓之乱,董卓杀少帝刘辩,臧洪预感到天下大乱,于是劝张超说:“明府历代受皇室的大恩,兄弟几个都是大郡的长官,现在王室危在旦夕,贼臣未被枭首示众,这正是天下义士报效皇室的大好时机啊!如今您所在的郡还未遭战乱之苦,吏民都很富足,如果您一擂战鼓,马上会有很多人前来响应。用这支军队去诛灭国贼,为天下除害,这正是义士的表现啊。”张超听从了他,与臧洪一起西行到陈留去见兄长张邈,商议起兵之事。
张邈早有此意,于是两军在酸枣会合。张邈对张超说:“闻知弟弟为郡守,教化人民施威施恩,并不都是自己作主,而是因为重用了臧洪,臧洪是什么人啊?”张超说:“臧洪,真是海内之奇士。他的才智过人,我很器重他。”张邈会见臧洪,与他叙谈,深感惊讶。于是又将他介绍给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他们与臧洪也成了好朋友,自此得享大名。
后来队伍都到齐了,酸枣盟军开了一次大会,向大家宣讲一下此举的行动方针,但是等到设坛盟誓的时候,各路诸侯都互相推让,不肯上坛领誓,于是共推臧洪上坛。臧洪毫不推辞,升坛歃血盟誓,臧洪语气慷慨激扬,声情并茂、涕泪交流,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