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太太吩咐赵嬷嬷:“晚上我与老爷商量商量,若行的话,你明儿再去杨家,跟那杨太太商议,不若把杨家哥儿挪到咱们家来读书。咱们家的先生,好歹有举人功名,总比外头那些先生强上一些。”
赵嬷嬷忙拍马屁:“太太仁慈,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杨太太哪里有不应承的。”
夜间,莫正卿听老妻说了这事,点头同意,“杨捕头为救我而殒命,杨家哥儿又爱读书,咱们家正该帮他寻个好先生。回头再给他说个好亲,也好安一安杨捕头的心。”
莫太太笑,“老爷迟了一步,杨家哥儿已经说了亲了。”
莫正卿抚了抚胡须,“先接来读书罢。”说罢想了想,又道:“读书的事暂且这样,杨捕头身上的差事,他家哥儿太小,又是读书郎,无法干捕快。明儿你着人去杨家时,问一问,是等哥儿长大了再说,还是直接给家里旁人。不过,太不像话的,衙门里可是不要的。”
先按下杨家事不提,再说赵家这边。
赵书良很快听说李穆川升官之事,也是颇为惊喜。没想到二郎倒是个有运道的,李家办庆贺酒席时,赵家还主动上门送了一份礼,李家人也不好拒绝。
吴氏也很欣喜,跟丈夫商量,“官人,李家现下比咱家门第还高些了。”
赵书良笑:“怕甚,只要二郎有出息,李家定能看得上他。他若是个草包,也别耽误人家大好的女娘了。”
因李家前些日子忙碌杨家的事,赵世简不好过来捣乱。赵世简听到李穆川升官的好消息后,酒席还没办,就找个机会又上门了。
他是放学后来的,恰好是晚上,杨家兄妹也在,李穆川父子也在家。赵世简安慰了杨镇几句,厚着脸皮在赵家蹭了顿饭。因杨镇和赵世简在,豆娘三姐妹在厨下吃的饭。郑氏肖氏在正堂为众人添饭添菜。
吃罢饭,李穆川要问三个少年功课。李承业、杨镇、赵世简三人一子排开,躬身请教。李家其余人屏息旁听。豆娘一边假装收拾碗筷,一边偶尔听几句,还偷偷看了杨镇两眼。丽娘一直在厨房忙活。
李姝大摇大摆进来旁听,她一时给李泗新添烟丝,一时给杨镇等人续茶水。张氏见她一点不怕羞,捏捏她的脸。
李泗新见三个少年郎与儿子一起之乎者也说了半天,虽看着欣喜,奈何他老人家听不懂,只得按下性子等待。
说了半柱香的功夫,李穆川点点头,“二郎,你要加把劲了,镇哥儿和世简可都比你有悟性呢。”
李承业忙低头应道:“阿爹放心,儿子定会努力的。”
李穆川看向杨镇,“镇哥儿也要注意保养身体,不要学的太狠。”
是的,杨镇近日读书像着魔了一样,日日读到三更天。自莫家来人和陈氏相商杨镇读书的事,杨镇听说后,怕自己功课落后,去了莫家丢脸,更是勤学不辍。
赵世简在三人之间是中不溜,他今日来,主要是想看看李姝。自从河边见到她后,他再也梦不到姝娘了,更别想一起手拉手看花花草草了。
有李姝在旁边看着,赵世简使出浑身解数回答李穆川的问题,就怕太差劲让李家人瞧不起。
李姝看了看赵世简,心说老头子,没想到你再次投胎了,还是这样会读书。可惜我不能跟你一起读书了。你好好读书,我好好学针线厨艺,以后做个贤妻良母,这可是你上辈子盼了一辈子的事情。
赵世简捕捉到了李姝的眼神,立刻也回看过来。二人相视一笑,像是明白了彼此的心意一般。李姝并无豆娘的那种娇羞,她大大方方的,搞得李家人也不好说什么。
李穆川看了赵世简一眼,没说话。这小子看着老实,其实脸皮忒厚,没事儿那眼睛总往姝娘身上飘什么?李穆川老父亲心里作祟,顿时觉得这小子不老实,要不是看着读书还算上进,早就将他叉将出去了。
再说杨家,那日赵嬷嬷来商议杨镇读书的事情,陈氏喜出望外,连忙答应。再说到差事的事情,陈氏又犹豫了。
杨镇在外听到了,与同来的丫鬟禀过后,进屋回话。
“赵嬷嬷好,小子杨镇见过赵嬷嬷。”
赵嬷嬷笑:“哥儿也好,我家太太着我来请哥儿去莫家读书呢。家里几个小爷都在学里,还有几个亲戚家的孩子。莫家的先生,身上有举人功名,哥儿去了,一起做学问,总比在家一个人闷头苦学的好。我家太太说了,哥儿就住在莫家,笔墨纸砚什么的,杨太太不必操心。”
杨镇朝赵嬷嬷鞠了个躬,“多谢莫大人莫太□□德,多谢赵嬷嬷记挂,大恩大德,杨镇必不敢忘。”
杨镇说完看向母亲,“阿娘,咱家的差事,不若给了阿叔吧。”
陈氏瞪大了眼睛。
杨镇苦笑:“儿子不像父亲一样威武,哪里做得了捕快。况且,这差事也不能一直悬着,衙门里总要有人补上去,阿叔也是咱自家人,给了他,阿奶和弟弟妹妹们日子有了着落,也不用再四处打饥荒。阿娘放心,儿子定好好读书,不会让阿娘失望。”
陈氏看向儿子,心里有了新的慰藉,“我儿心胸宽广,阿娘不及你。阿娘听我儿的,阿娘信你,不过是个捕快的差事,阿娘也不想让你再去刀头舔血了。就给你阿叔吧,也算替你阿爹还你阿爷的养育之恩。只一样,你阿叔每月要给咱们家1两银子,直到我儿成亲为止。”
赵嬷嬷心里赞叹,杨家小子果真有魄力,寻常人家争破头的差事,说给人就给人了。
待赵嬷嬷走后,黄氏和杨老二顿时喜出望外,给1两银子就1两银子吧。黄氏再也不挑拣陈氏了,只顾着夸奖陈氏母子:“老大媳妇,还是你会养孩子,镇哥儿让你养的又大气又上进。虽老大不在了,有镇哥儿,你还愁什么呢,你老了的日子定然要比我强百倍呀。”
陈氏勉强扯了个笑容,“阿娘过奖了。”
杨老二喜得围着杨镇打转,“镇哥儿,你真将差事给了我了。哎哟,镇哥儿,阿叔以后就托你的福了,再不用四处给人帮闲了。”
杨镇点点头,又嘱咐杨老二,“阿叔就算顶了阿爹的差事,捕头肯定是不要想了,捕快我看阿叔也是做不了的。衙门里定有别的安排,阿叔莫要挑剔,不管什么差事,好好当差,养活阿奶、婶子和弟弟妹妹们,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
杨老二搓搓手,“还是镇哥儿你有见识,我白比你长个辈分,以后阿叔就听你的。”
黄氏见儿子这个样子,心里叹气,若不是老二没出息,她又何苦来这里遭人白眼,被人戳脊梁骨骂。
第二日,衙门里就来人把杨老二领走了。大理寺见他不像杨捕头一样勇武,勉强认得几个字,做过帮闲和中人,就给他安排了个普通衙役的差事,跟着各处大人们外出办事。
黄氏立时就带着行李走了,她知道,陈氏早就嫌弃她嫌弃的要死,碍于名分,不好直接赶她走。儿子既得了差事,大房又傍上了莫家,大房的家私什么的,她想都不敢想。
杨老二的差事办妥了,莫家来人接走了杨镇。因莫家与杨家隔了大半个城,走路得颠簸两个时辰,杨镇就住到莫家去了,半个月回一次。
杨镇走前,陈氏带着杨镇,携着礼品,去莫家道谢。莫太太亲自接待了她,并安抚她好生过日子,杨镇到莫家进学,不用陈氏操心,家里有什么困难,只管来莫家。
陈氏千恩万谢后回来了,又带着杨芙娘点灯熬油给儿子做了几身好衣裳,不能太花哨,毕竟还在守孝,也不能太素净,被人瞧不起。肖氏知道后,让豆娘也给杨镇做了几双鞋袜,还有一身天青色的袍子。陈氏一并给儿子带去了,还给儿子荷包里塞了些银子。
杨镇走后,陈氏母女深居简出,除了日常买米买菜,并不出门。肖氏时常带着李承业兄妹过来,帮忙干些力气活,有些要男人家出面的事情,让李承祖去,他惯常与外头人打交道。赵世简有一回来李家,也一并跟着过来了,还帮杨家把新买的柴劈好,码的整整齐齐。
李承业原要自己干,赵世简劈手夺过柴刀,“我整日跟我阿爹习武,力气大着呢,还是让我来吧。”
陈氏觉得赵家二郎不错,她不知赵李两家的瓜葛,但隐约知道这是李家为李姝相看的二郎,家里还是官身,并不敢有别的心思。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