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谌回到易县,将荀攸的建议转告郭图。
郭图有些意外,还有些失望。
他最希望能因此立功的就是钟繇。
郭钟是姻亲。在他与天子有旧怨,不能出仕的情况下,他当然希望钟繇能因功升迁,将来好拉他一把。
荀攸的态度究竟是出于理智,还是出于维护荀氏利益的私心?
好在袁绍已经松了口,郭图也没想太多,对袁谭说,荀攸已经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一旦袁绍反悔,或者审配引兵来犯,荀攸会出兵幸援。
有了荀攸的承诺,袁谭算是放了心。
经过几次磋商,袁绍最终接受了逢纪的建议。
以身体有恙为由,立袁谭为嗣子,将河间、中山两郡交给袁谭管理。
最后,袁绍提了一个要求。
他已经向朝廷称臣,理论上,冀州也是朝廷的冀州。他立袁谭为嗣子这件事不用朝廷批准,但是将两郡交给袁谭管理,必须得到朝廷的正式批准。
否则朝廷很可能否决这个任命,还有可能以此为由,对冀州用兵。
得到朝廷的诏书之前,他不能正式下达这样的命令。
郭图等人虽然有些意外,却还是答应了。
他们知道袁绍想干什么,无非是借朝中老臣之手,以天子的名义否决这个提议。但张喜已死,谁还会冲出来为袁绍打抱不平?
有机会分裂冀州,天子凭什么不答应?
袁绍上表朝廷,郭图也与许攸、荀谌商量派人去长安,至少要去河东,与荀彧见一面,别让袁绍有翻盘的机会。
荀谌主动请缨。
郭图也觉得荀谌最合适,便要求袁绍以荀谌为使者,带着袁绍的上表,赶赴长安。
袁绍强烈反对,他认定荀谌已经背叛了他,到了朝廷也不仅据实以告,届时犯了欺君之罪算谁的?
反复讨价还价后,郭图等人做出了让步,由骑都尉崔琰带着上表赴朝。崔琰是清河人,郑玄的弟子,为人正直,与郭图等人也没什么关系,与审配等人也没有太多的瓜葛。
由他代表袁绍赴朝,双方都能接受。
当然,这并不影响荀谌以私人身份赶赴河东。